罗子修
履历
脉畅血管中心医疗技术长
曾在新加坡中央医院血管外科进修
曾任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安南医院医疗心脏外科血管外科技术长
安南医院透析通路月均门诊量超过1000例/月,月均手术超过180例/月
擅长
透析通路术前评估
透析通路选择
透析通路维护的教学及培训
术后通路管理指导
我为什么会写这个主题,先不详细解释,希望大家通过我给的B超个案分析去感悟!
个案一:左上臂自体瘘,已透析一年半
最近一个月,动脉穿刺位置经常没法顺利上针,改变穿刺位置静脉压还是偏高。B超影响显示,肾友的穿刺部位有严重狭窄,穿刺部位后段虽然通畅但没有明显震颤,如果打在穿刺位置前段会出现静脉压压力偏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结果,原因是【因为习惯,常常使用同一个穿刺位置】,结果如B超所看到的,动脉针位置出现严重狭窄或栓塞。这个问题在临床上我们建议改变肾友的穿刺位置。
个案二:左前臂自体瘘,已使用9个月,既往有做过2次自体瘘
这个肾友有两个问题:流速不足及拔针时有血块。
第一个问题是吻合口延深至第一穿刺位置有狭窄,暂时解决的方式是避开狭窄位置穿针,但还是无法改变流速不足。第二个问题是拔针时会有血块,是不是代表瘘管内有血块。并不是!原因有二,第一是mis-cannulation,护士常常扎针后因血流不畅通而回抽或回拉,导致针尖并没有在正确的位置。第二是因为扎针位置有一个轻微的狭窄虽然不影响透析但狭窄导致血管内径减小,针尖与狭窄位置接触的地方因为血流不畅通产生血块。
B超所说,第二穿刺位置有一个轻微的狭窄,建议改变穿刺位置,外侧有一条没有震颤感觉但有弹性的血管,可先当静脉针使用。这个个案也是因为习惯穿刺位置所以不敢换位置穿刺而导致了目前的问题。
TIPS
该肾友临床最佳解决方式是做PTA(球囊扩张术),手术时间短仅需十五分钟,手术伤口小,伤口小于透析时的穿刺伤口,术后可以立即透析,不需要借助临时导管/长期导管。
目前很多医院最常用的方案是重新做瘘,重新做瘘的等待时间需要4-6周,这段时间必须要靠临时导管/长期导管透析,增加感染风险,且容易造成中心静脉狭窄。从另一个角度患者的瘘管资源是有限的,直接放弃现有瘘管,无疑是在缩短病人的透析年限。
个案三:左前臂自体瘘管,透析半年
肾友前臂血管穿刺静脉比动脉困难。B超所说,动静脉吻合口后有多处狭窄使穿刺困难,在手臂前段有一条血管距表皮一公分,用手可以感觉到很轻微的流速感。这给人一种进退两难的感觉,前臂血管多处不好扎针,靠近上臂血管又比较深。 这个肾友的处理方式也是行球囊扩张术,让前臂血管可以再使用。
穿刺的方式有很多种,目前是推广纽扣式打法及阶梯式打法,针的方向又分顺针及逆针。 穿刺护士知道自己责任重大,深怕会影响瘘管的功能,所以大部分都跟随着上次穿刺位置穿刺,但没想到几次透析之后造成一个严重狭窄或栓塞。
多跟肾友接触用手感受一下血管的走向,改变以往不敢改变的习惯,真正帮助肾友!